夾江甜皮鴨是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的特色美食。夾江甜皮鴨又稱“鹵鴨子”,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。由民間發(fā)掘、改進,其鹵水別具特色,具有色澤棕紅、皮酥略甜、肉質(zhì)細嫩、香氣宜人的特點。
在民國早期,樂山甜皮鴨還只是傳統(tǒng)做法的鹵鴨子,樂山師傅們的想象力還只停留在鹵水里多加一味甘草,讓鴨肉在吃起來時回味帶甜。至于正兒八經(jīng)的甜皮鴨,有人說是某位鹵鴨師傅在制作過程中沒注意到而打翻油鍋,滾燙的油淋在了鴨子身上,師傅心想這下完蛋,浪費了一批好鴨子,但是看到淋上熱油過后的鴨子冒著顆顆油珠讓人看著特別有食欲,于是干脆將鴨身都澆上油,淋上油的鴨子外皮泛著光澤,咬上一口直冒油,但是這時的鴨子聞上去油味過重,外皮味道也不是特別美味,于是師傅把熬化的冰糖給鴨子刷上做糖衣,這樣吃起來的鴨子外皮酥脆味甜,而且肉質(zhì)鮮嫩,肉汁也多。后來,吃甘草鹵鴨子的樂山人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吃油燙甜皮鴨。
夾江甜皮鴨是上世紀90年代鹵鴨子的基礎(chǔ)上改進的,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,選用上等原料并配以20多種中草藥,運用鹵、炸、烤等傳統(tǒng)工藝精心烹制而成。選用4到6個月的仔土鴨,宰殺洗凈后放到鹵水里鹵制。此時火不能大,連鹵帶悶制熟后,再用鋼針在鴨身上戳數(shù)下,以去掉鴨身上的部分脂肪,隨后逐只刷一層麥芽糖,掛起來晾至表面水分干。然后將晾掛好的鹵鴨下油鍋,炸至色澤紅潤、外皮酥脆時,撈起再刷一層麥芽糖,就算是制作完成了。制作中兩次刷糖,第一次為了在油炸時自然上色,第二次是為在鹵香味中添一股甜味。這樣制作的甜皮鴨具有色澤紅亮、皮脆肉嫩、骨頭香酥、回味悠長的特點。
甜皮鴨是一道頗具特色切與北京烤鴨齊名的地方小吃。在眾多甜皮鴨中,又以夾江余鴨子的甜皮鴨為其翹楚。該品牌的甜皮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,品牌創(chuàng)始人余學華深悟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道理,開創(chuàng)了由苦到甜的幸福口感。該品牌甜皮鴨堅持選用優(yōu)良土鴨為原料,輔以百十味藥材和鹵料,將前朝宮廷廚藝和川菜技藝相融合,經(jīng)過鹵、炸、上糖等工藝得到了色香味俱全的余式甜皮鴨。此甜皮鴨具有色澤紅潤、外皮酥脆,內(nèi)里肉嫩、骨頭香酥、回味悠長。經(jīng)常食用該甜皮鴨能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振奮脾胃功能,祛風散寒,溫燥除濕,補腎助陽等功效。